暴雨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危害
汛期降水虽能增加水库容量,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。但是,暴雨和连续性暴雨却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。
汛期内,特别是5月、6月、8月,土壤水分处于极饱和状态,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和渗透基本处于停止状态,大部分雨水被径流分流至江河。这时,如果连续出现暴雨,加上潮水顶托,水势更为明显,往往导致山洪暴发,江河泛滥,水库坍塌,农田积水,土壤冲刷严重,农作物受害。如果连续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,还会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。
前汛期和后汛期,恰是早稻和晚稻分蘖、幼穗发育和开花结实期,是决定早稻和晚稻后期穗数、每穗粒数、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,这时遭受强大的暴雨或连续性暴雨袭击,可出现以下灾害:
(一)暴雨多,光照不足,使早稻和晚稻中期难于露田、晒田,不利于壮根、壮秆、壮穗,易引起茎叶徒长,后期根、叶易早衰;同时还容易引起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盛发和蔓延。
(二)农作物茎叶受暴雨机械损伤,如撕破叶片、茎叶折断,引起生理机能下降,光合效率降低,导致幼穗发育或籽粒的养分供应不足,造成单穗颖花数减少、结实率下降和千粒重降低等。
(三)早稻和晚稻抽穗开花期遭受连续的暴雨袭击,造成“雨打禾花,花而不实”,严重影响颖花授粉受精的正常进行,使受精的子房停止发育而成秕粒,或不受精而成空粒。谷壳遭受暴雨损伤会导致贮藏机能降低而出现大量碎米。据调研究资料统计,一次持续2~3天的暴雨过程,对正在抽穗开花的水稻,可造成5%~10%的产量损失。农谚“雨打禾花,惨如抄家”,正是持续暴雨对结实率影响的写照。据试验资料分析,结实率与抽穗后6天总雨量亦有密切的关系。
(四)水稻生育后期遭受暴雨袭击造成植株倒伏。不仅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,在成熟后期还会导致穗粒发芽、霉烂而降低产量和品质。降雨后,稻株地上部附着雨水增重,重心高度和弯曲角度都发生变化,弯曲力矩也随之变化。
上一条
冬春果树冻害防御方法种种
下一条
茶叶与气候
©2019-2022 长兴县气象局